五味子的傳說故事
很久以前,長白山腳下的一個村莊里有個青年叫苦娃,自幼父母雙亡,靠給一個姓刁的員外放牛做雜活度日。刁員外根本不把苦娃當(dāng)人看,常常挨餓受凍,稍有疏忽便遭一頓毒打。幾年下來,苦娃骨瘦如柴,得了一身的病。刁員外卻對苦娃的病置若罔聞,還每天逼他干活兒。苦娃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,每到夜深人靜時想起過世的親人,不禁痛哭流涕,只默默求觀世音菩薩保佑自己。
一天,刁員外看苦娃的病越來越重,連走路都沒有力氣,就派人將苦娃扔在很遠(yuǎn)的樹林邊的草地上。精疲力盡、氣息奄奄的苦娃昏昏沉沉地睡了過去。這時,一只喜鵲從遠(yuǎn)處飛來,把嘴里銜著的幾粒種子,撒在苦娃身邊的草地上??嗤抟挥X醒來,見周圍長出了一株株小樹,藤蔓相連、郁郁蔥蔥,一串串紅里透黑散發(fā)著清香的果子掛滿枝條??嗤拚I得難以忍受,見到果子喜出望外,便隨手摘了一串塞進(jìn)嘴里,只覺得甘、酸、辛、苦、咸五味俱全,非常爽口。他吃完后感到精神煥發(fā)、氣順心暢,苦娃的病竟然被這些野果子治好了。因為這種果子有五種味道,苦娃就給它取名“五味子”。數(shù)年后,“五味之果”長滿了長白山腳下的溝溝岔岔,窮人們不管患了什么病,只要吃了五味果就百病消除。
五味子的醫(yī)書記載
五味子具有很高的醫(yī)藥價值,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中將之列為上品。宋朝名醫(yī)蘇頌這樣形容五味子:“五味皮肉甘、酸,核中辛、苦,都有咸味,此則五味見也。”所以五味子由此得名?!饵S帝內(nèi)經(jīng)》云:“酸入肝,苦入心,甘入脾,辛入肺,咸入腎。”五味子五味俱全,故藥王孫思邈有“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補五臟之氣”之說。清朝光緒皇帝遵循藥王“六月常服五味子,以益肺金之氣,上則滋源,下則滋腎”之訓(xùn),常于“六月初用五味子八兩,浸半日,煮爛去渣,熬成飴加蜜收膏”,以作強身補益。
醫(yī)學(xué)家李士材把五味子譽為“生津之要藥,收斂之妙劑”,曰:“五味子入肺、腎經(jīng),滋腎經(jīng)不足之水,收肺氣耗散之金,除煩熱,生津止渴,補虛癆,益氣強陰。”五味子之五味兼?zhèn)?,而酸獨勝,用其收斂可止之性,中醫(yī)認(rèn)為它有止咳、止喘、止遺、止汗、止瀉等功效。《傷寒論》中說“凡是咳者總加五味子、干姜,義甚深奧。”日本人《和漢藥考》曾美其名為“嗽神”。
(內(nèi)容來源網(wǎng)絡(luò),僅供參考,如有不當(dāng)之處請聯(lián)系刪除)